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大学生心理健康

2016年10月13日 20:50  

国内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:

  1、严和锓(1980)提出6条心理健康的标准:(1)有积极向上、面对现实和环境的能力; (2)能避免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而产生病态症状;(3)与人相处时,能保持发展融洽互助的能力;(4)能将其精力转化为创造性和建设性活动的能力;(5)有能力进行工作;(6)能正常进行恋爱。

  2、王效道(1990)提出,正常心理应具备下列8项标准:(1)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以内, 并能正确反映事物;(2)心理行为特点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;(3)情绪稳定,积极与情境适应; (4)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;(5)社会适应,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协调;(6)行为反应适度,不过敏,不迟钝,与刺激情景相应;(7)不背离社会规范,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个人动机,并结合生理要求得到满足;(8)自我要求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。他还认为心理水平可从适应能力、耐受力、控制力、意识水平、社会交往能力、康复力、道德愉快甚至于道德痛苦等七个方面加以评量。

  3王极盛等认为,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6个方面:(1)智力正常;(2)情绪健康: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;(3)意志健康: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;(4)统一协调的行为:一个心理健康的人,他的行为是一致的、统一的,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、协调的,他的行为有条不紊,做起事来按部就班;(5)人际关系的适应 。

  4樊富珉提出bat365中国官方网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:(1)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;(2)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,接纳自我;(3)能协调与控制情绪,保持良好的心境;(4)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,乐于交往;(5)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;(6)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;(7)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。

  5王希永等认为,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:(1)智力正常,思维方式正确,能唯物辩证地看待社会,看待自己,看待一切事物;(2)具有高尚的情感体验,能控制自己的情绪;(3)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,不苛求环境,不推卸责任,有战胜困难的信心、勇气、毅力,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,顺利时不骄傲自满;(4)需要是合理的,动机是可行的,有理想、有追求、有社会责任感,精神生活充实;(5)具有自觉的社会公德,具有社会所赞许的道德品质,能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;(6)经常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,出现心理不平衡时,自己可以及时地、成功地进行调整。

  6、李百珍提出7条标准:(1)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、接纳自我,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;(2)心理健康者正视现实、接纳他人;(3)心理健康者能协调、控制情绪,心境良好;(4)心理健康者有积极向上的、现实的人生目标;(5)心理健康者对社会有责任心;(6)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,对他人有爱心;(7)心理健康者有独立、自主的意识。

  

上一页 [1] [2] [3] 下一页

上一条:人际交往的艺术 下一条:“五月心晴”心理健康活动月闭幕式

关闭

Baidu
sogou